登录  
 加关注
   显示下一条  |  关闭
温馨提示!由于新浪微博认证机制调整,您的新浪微博帐号绑定已过期,请重新绑定!立即重新绑定新浪微博》  |  关闭

小桥流水

 
 
 

日志

 
 
 
 

课题:科学探究:凸透镜成像第三课时:透镜成像规律的应用  

2012-11-27 08:50:14|  分类: 教学探索与反思 |  标签: |举报 |字号 订阅

  下载LOFTER 我的照片书  |
 

课题:科学探究:凸透镜成像第三课时:透镜成像规律的应用

课时:1课时

教学目标:

知识与技能:

了解透镜在光学仪器中的应用。

过程与方法:

能在探究活动中,初步形成提出问题的能力。

情感态度与价值观:

1、具有对科学的求知欲,乐于探索自然现象和日常生活中的物理道理。

2、初步建立将科学技术应用于实际的意识。

教学过程:

一、照相机原理和构造

照相机是人们经常接触的东西,了解照相机的基本结构和原理是有文化的公民应该具有的科学常识。可以用照相机实物或模型与挂图对照讲解:镜头相当于凸透镜,胶卷相当于光屏,机壳相当于暗室,被拍照的物体到镜头的距离要远远大于焦距才能在胶卷上得到倒立、缩小的实像。为了使学生对照相机的构造和使用了解得更实际些,可向学生介绍照相机的主要组成部分的作用和使用方法,主要是调焦环、光圈和快门。如果有照相机实物,做照相示范就更好。还可以让学生谈自己照相的体会,如何才能把相片照好,提高兴趣,活跃思维。同时可以问一些这样的问题,例如:为了使照片上人像大一些,照相时人应该靠近还是离开照相机一些?

二、投影仪的原理和构造

投影仪的构造主要有:镜头、投影片、聚光镜、光源和反光镜等部分。光源是用来照亮投影片的;聚光镜为一组凸透镜,其作用是聚光,增加投影片的亮度;反光镜是平面镜,其作用是把射向投影片的光反射到屏幕上。根据凸透镜成像规律讲述投影仪的原理和基本构造,应指明投影片相当于上面实验中的蜡烛(物体),天花板相当于光屏,镜头起凸透镜的作用。投影片到镜头的距离稍大于焦距,所以在幕上能成放大的实像。

在介绍投影片时,需指出投影片应放在凸透镜的焦点以外,并且距焦点较近,在天花板上才能得到正立、放大的实像。

三、放大镜原理

凸透镜作放大镜,就是利用了凸透镜能成放大的虚像这一原理。

四、小结

1、玻璃瓶相当于一个柱面透镜。当铅笔由靠近水瓶的位置向远处慢慢移动时,透过水瓶会看到铅笔尖逐渐变长,到某一位置时,铅笔尖突然改变方向。

用凸透镜做实验,当铅笔由靠近凸透镜的位置向远处慢慢移动时,透过凸透镜会看到铅笔逐渐变大,而形状保持不变,到某一位置时,铅笔尖也会突然改变方向。(所用的凸透镜焦距要比较短)

2、“傻瓜相机”也有光圈和快门,只不过它们都安装在机身里面,傻瓜相机内部增加了一些电子、机械设备,可以根据光线的明暗程度自动调整光圈、快门,不需要人工调节,傻瓜相机也能自动聚焦,不需要手动调焦。

五、板书设计

第三课时     透镜成像规律的应用

 

物距与焦距关系             成像规律                应用

u>2f 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倒立、缩小的实像           照相机

f<u<2f            倒立、放大的实像           投影仪

u<f 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正立、放大的虚像   
  评论这张
 
阅读(52)| 评论(0)

历史上的今天

评论

<#--最新日志,群博日志--> <#--推荐日志--> <#--引用记录--> <#--博主推荐--> <#--随机阅读--> <#--首页推荐--> <#--历史上的今天--> <#--被推荐日志--> <#--上一篇,下一篇--> <#-- 热度 --> <#-- 网易新闻广告 --> <#--右边模块结构--> <#--评论模块结构--> <#--引用模块结构--> <#--博主发起的投票-->
 
 
 
 
 
 
 
 
 
 
 
 
 
 

页脚

网易公司版权所有 ©1997-2018